導讀: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指導,中新社重慶分社、中新網重慶(重慶新聞網)主辦的《新話科普》專欄,助力宣傳科學生活觀念,普及科學生活知識,引導居民增強科學意識和鑒別能力。
本期重慶愛爾兒童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預防眼保健科副主任許婷婷作為欄目嘉賓,與大家分享《關注兒童眼部發育 呵護孩子眼健康》的科普知識。

問:寶寶出生后,眼睛和視覺功能是如何發育的呢?
許婷婷:寶寶出生后,眼睛和視覺功能是逐步發育成熟的,0-6歲是眼球結構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新生兒出生時的視力只有光感,出生后視力才逐步發育。一般來講,1歲兒童視力可達0.2,2歲視力可達0.4以上,3歲視力可達0.5以上,4歲視力可達0.6以上,5歲及以上視力可達0.8以上。
另外,立體視是分辨物體遠近、凹凸的能力,兒童的立體視也是逐步發育的,大約5-6歲基本發育成熟。寶寶剛出生時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于生理性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眼球逐漸增長,眼軸逐漸變長,生理性遠視逐漸減少趨向正視。正視后,如果眼球繼續增長,眼軸過長,就會發展為近視了。
問:如何才能知道兒童視功能是否發育正常呢?
許婷婷:孩子的視力發育是否正常,不僅僅是一個視力表就可以決定的。就像一個攝像機任何一個部位的故障都會影響到清晰度,眼睛也是這樣,任何一個部位的病變,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視力。
因此我們的建議是兒童視力有異常的孩子應專業眼科醫院來檢查,對眼病進行排除。如果排除了眼病的可能,則要考慮是不是近視、遠視、散光等引起的視力下降。需要對孩子的眼軸、眼睛的調節功能、集合功能等視功能進行檢查,根據情況可能還需要散瞳驗光。
問:近視也是威脅兒童眼健康的一大“元兇”,那么導致兒童近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家長怎么自查呢?
許婷婷:做好兒童的近視防護離不開家長的觀察和干預,初期如果不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時間一長就很容易近視。以下這些行為都應特別注意:
用眼時間過長:孩子看書寫字、看電視等應40-50分鐘就休息片刻或遠眺一會,緩解眼睛疲勞。有的家長不注意,孩子經常3-4小時連續看電視不休息,這會使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現痙攣狀態,這樣看遠處就感到模糊從而形成近視。
照明光線過強或過弱:光線太強或光線過弱,都會使眼睛容易疲勞,因眼睛的調節過度或痙攣而形成近視。
用眼距離過近:這是兒童近視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用眼距離過近也會使得眼睛的調節緊張,引起輻輳作用加強,使眼外肌對眼球施加壓力,眼球前后軸變長,超過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軸性近視眼,也就是真性近視。正常閱讀距離應是30-35厘米。
使用手機、電腦無節制:無節制地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僅易使眼睛疲勞,也使得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不利于眼睛發育生長。
此外,當孩子出現總是揉眼睛、瞇著眼睛看事物、近距離看東西、皺眉頭看事物等情況,家長都應引起重視,這些都是孩子近視的初期表現,最好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問:目前,兒童眼病呈現怎樣的發病趨勢?針對這些常見的兒童眼病,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篩查和矯治?
許婷婷:0-6歲兒童,其實可罹患的眼病相當多。比如,早產兒要當心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此外,先天性白內障、上眼瞼下垂、斜視、弱視,以及近視等都是該年齡段常見的眼科疾病。
尤其是一兩歲的小朋友,往往在表達感受和準確溝通方面,不如成年人。所以,對他們的眼健康篩查工作,非常依賴父母親或者醫護人員。其中,兒童的父母是關鍵因素,是其對眼科疾病的認知決定的。比如說,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就需要父母對這個病有充分的認識。如果小孩是早產,且接受了高壓氧治療,那么患病的幾率將會大大提高。此時,我們就應該主動進行眼科?频臋z查。
所以,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的眼健康問題放在心上,充分意識到在這個年齡段可能存在的眼科疾病。目前的眼科設備和技術已經足以勝任全面檢查學齡前兒童雙眼眼健康問題,家長在提升眼健康意識的同時,也應帶孩子前往專業醫院體檢并建立視覺檔案。因為6歲以下兒童的許多眼病,家長難以發現,只有通過定期的眼科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每個年齡段都有眼保健重點,從寶寶出生就應該開始做定期的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針對孩子眼病的治療,家長不要道聽途說,更不要迷信“民間土方”,一定要相信科學,相信專業。
問:聽說0-6歲期間需要做十幾次階段性眼病篩查,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許婷婷:學齡期的兒童已經可以開始配合一些眼科的檢查了,比如說視力、眼位、雙眼視功能等,并且因為這段時間正處于孩子的視功能可塑階段,通過定期的檢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及早的發現是否有弱視、斜視等方面的問題,另外通過定期的檢查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有助于近視的防控。
青少年時期,是相對兒童用眼時間量較大的一個時間段,也是眼球、身體發育時間最快的一個時期,因此也是近視發生和發展最快的一個事情,嚴密的定期檢查可以幫助我們近視了解孩子的視力情況,及時的進行干預。
問:新生兒眼病篩查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呢?哪些寶寶要尤其重視眼部篩查呢?
許婷婷:對于新生兒來說,滿月體檢的時候進行眼病篩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眼睛出現問題,會給日常生活及學習帶來很大影響。據調查顯示,在患有先天眼部疾病的兒童當中,約有40%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為沒有進行早期篩查,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
新生兒眼病篩查的項目非常多,比如說眼底出血,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缺損,先天眼部缺陷等等。有些問題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便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造成眼盲或視力功能異常。
尤其是對于未滿36周出生的早產兒來說,視神經發育還未成熟,更加需要重視眼病篩查,預防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對于足月生產的寶寶來說,出生后48小時之內就應該進行第一次眼病篩查,滿月之后體檢時再次進行眼病篩查。
所以說新生兒眼病篩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發現各種新生兒眼部問題,這樣的話通過及早預防及干預治療,可以減少兒童眼盲的發生概率。除了出生體檢及滿月體檢之外,在孩子三個月六個月的時候,也需要到醫院進行追視檢查及斜視檢查,六個月以后則半年檢查一次,關愛兒童視力對孩子發展非常重要。
問:關于兒童用眼健康,您認為目前我們從哪些方面來預防呢?
許婷婷:建議每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兒童眼屈光發育檔案。只需要從孩子3歲起,每半年睫狀肌麻痹驗光一次,將眼軸測量、角膜曲率結果、視力等屈光參數資料記錄保存即可。這種檔案的建立,可以幫助家長及早發現近視眼先兆,并在醫生的建議下提早有效預防。
當然,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習慣,從自身出發做好自我防護。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關注: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多去戶外接觸陽光,促進眼內多巴胺釋放,從而抑制眼軸變長,預防和控制近視過早發生。3-6歲兒童應每日戶外活動時間2小時以上。
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減少近距離的用眼時間,避免不良的讀寫習慣。不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寫字,每次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左右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眼睛,可以遠眺5—10分鐘。建議低齡兒童盡量以家長讀繪本為主進行閱讀,避免兒童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
限制電子視頻產品使用: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子視屏類產品易消耗兒童遠視儲備量,影響視力發育。建議嬰幼兒禁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3-6歲盡量避免接觸和使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
其他措施:要選擇有足夠亮度、頻譜寬而且沒有頻閃和炫光的臺燈,使用時也要打開房間其他燈,保證充足亮度。保證均衡膳食、確保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小兒眼科醫生和兒童保健醫生都應該重視眼保健方面的常識,在治療的同時,提高孩子和家長眼保健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干預。(完)